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英雄主義的浩然正氣從來都是華夏文明最昂揚的底色!督(jīng)典詠流傳》用優(yōu)秀的文藝創(chuàng)作濃墨重彩地記錄英雄、塑造英雄、傳頌英雄,以“和詩以歌”的方式完成對英雄跨越時空的告慰,并借英雄主義引導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這不僅是對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繼承,也是對時代精神與信念理想的鍛造與傳遞。
致敬英雄,唱響建設現(xiàn)代化強國的奮進之曲
2021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起點,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保持戰(zhàn)略定力,發(fā)揚斗爭精神變得尤為重要。在這樣深刻的背景之下,以“和詩以歌”的模式而著稱、用流行音樂演繹經(jīng)典詩詞、用流行文化傳播主流價值觀的《經(jīng)典詠流傳》的出現(xiàn),無疑為大眾注入了一劑不一樣的強心針,成為一種新的精神向導。與前三季不同,《經(jīng)典詠流傳》第四季以“致敬英雄”為主題,回顧百年歷程、追溯千年傳承,致敬不同時代的中國英雄,傳承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歌曲中將歷史的長鏡頭聚焦在最精彩的瞬間,立體解碼“英雄國度”生生不息的血性基因。
回顧歷史,16歲的周恩來滿懷對未來的期待,創(chuàng)作了《春日偶成》并燃盡一生兌現(xiàn)“為中華之崛起”的諾言;27歲的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國家”的熱血宣言,向一個時代的青年吹響理想的號角;36歲的方志敏在向死的監(jiān)獄里,用一首《可愛的中國》寫出向生的歌頌……百年前,無數(shù)英雄為了信仰、為了理想前赴后繼,而百年后的今天,我們拿起話筒,將詩詞譜成朗朗上口的歌曲,將英雄們的事跡唱給屏幕前的每個人聽,“青蔥少年,陌上春光正如煙,朗朗書聲里,乘風待何年!薄按喝蛰d陽,東風解凍,無盡盛放,在天之涯,每更節(jié)序,輒動懷思,人事萬端,那堪回首。”“朋友我相信,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chuàng)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
用音符銘記時光,用歌聲刻印精神。《經(jīng)典詠流傳》在與英雄人物的隔空對話中,唱出了大氣磅礴的豪邁之美與奮進之氣。不管時代如何變化,他們始終是標記歷史的精神豐碑,是激勵后人不斷創(chuàng)造進步的力量源泉。在以和平與發(fā)展為時代主題的今天,人們依舊需要英雄情懷與民族精神,可以這樣說,《經(jīng)典詠流傳》將“英雄之歌”作為自己的主旋律,不僅應和了引領中國前行的時代號召,更以一種激昂的精神力量,唱響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奮進之曲。
解讀英雄,用一首詩詞還原一個時代的聲音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币皇住兜麘倩āご鹄钍缫弧穼⒚珴蓶|這位英雄人物背后的俠骨柔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1982年,人們在修葺楊開慧故居之時,在她臥室墻壁的泥磚縫中,發(fā)現(xiàn)了當年寫給毛澤東卻遲遲未能寄出的書信,而她寫給堂弟楊開明的“托孤信”,更是讓人看到她作為一個女革命家的堅韌,與作為一位母親的柔軟,我們時常會記起英雄的光輝事跡,卻容易忘了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更加凸顯這對革命伉儷的無私與偉大;“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1913年8月,周恩來到天津南開學校學習,他不但學業(yè)名列前茅,還積極從事愛國進步社團活動,在《敬業(yè)》創(chuàng)刊號上,16歲的周恩來發(fā)表了兩首五言絕句——《春日偶成》,對無限春光充滿熱愛,對美好未來充滿期待,而他也用一生實現(xiàn)了中華崛起的理想,奉獻給祖國山河無數(shù)個明媚燦爛的春日。
還有“吾愿吾親愛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1916年的春天,李大釗先生27歲,正是“青春”的年紀,在那個水深火熱的時代,他由季節(jié)上的春天想到了人生命中的春天,想到了政治上的春天,渴望中國能夠擺脫腐朽衰頹的局面,重新找回國家的春天,于是他提筆寫下了《青春》一文,用振聾發(fā)聵的詞句,吹響了理想的沖鋒號,喚醒無數(shù)青年,也喚醒了時代。
“我高歌祖國呵,在埋著我的骨骼的黃土堆上,也將有愛情的花兒生長!标愝x,一位僅僅活了25歲的青年戰(zhàn)士,一位寫下了一萬多行詩的愛國詩人,一位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民族英雄,主持人撒貝寧曾在現(xiàn)場朗讀了《十月的歌》里對陳輝的一段描述,“這個年輕人,個子不高,身體有點瘦弱,但性格活潑、健壯,無憂無慮,愛說愛笑!痹绞怯H近便越覺沉重,百年來,正是無數(shù)陳輝這樣的革命者用生命的接力,才為我們開辟出一個新中國、新征程。
動人的故事還有很多,正如康震教授所言,“不是所有英雄的詩篇都一定家喻戶曉,英雄是在最關鍵的時候挺身而出的那個普通人,是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敢于獻身的我們身邊的每一位兄弟姐妹。”《經(jīng)典詠流傳》 用一首詩還原一個時代的聲音,用一首歌去展示一組英雄的群像,歷史是最生動的教科書,而英雄是歷史長河中最閃亮的精神坐標,站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這樣的“繼往開來”恰逢其時、意義重大。
歌頌英雄,傳承英雄主義弘揚民族文化血脈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俺缟杏⑿鄄艜a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备璩鎳、禮贊英雄,從來都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永恒主題,也是最動人的篇章,為了能在歌頌英雄的同時,用英雄主義串連古今,讓凝聚了千年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社會散發(fā)光彩,《經(jīng)典詠流傳》也下了一番苦功。
比如,借民族英雄于謙的《詠煤炭》緬懷焦裕祿,讓這種“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公仆情懷能夠跨越時間,變得既深刻又具體,讓這種延續(xù)自民族文化的精神得到繼承與弘揚;自古以來,國人對明月就有一份獨特情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的一首《水調歌頭》與張韶涵的一曲《但愿人長久》,都恰如其分地刻畫了這份愿景,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接過前輩傳來的接力棒,正成長為我國航天事業(yè)的頂梁柱,2020年12月17日,經(jīng)歷經(jīng)歷23天太空之旅的嫦娥五號帶著來自月球的巖石和土壤返回地球,這趟滿載而歸的科學探索似乎也昭示著,我們朝著古人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聯(lián)想到抗日戰(zhàn)爭時期幾經(jīng)遷徙的西南聯(lián)大,它在危難之間培養(yǎng)出了最杰出的人才,“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正是那個時代的學子的所思所感,是留給今天的寶貴財富。如今,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的李健,以一首《君子行》唱出了中華民族刻在骨血里的共同價值觀,“這些并非刻在墻上古老的詩句,過去的人追隨它一路走過去,也許你說日新月異早換了天地,天還是天地還是地你還是你”,讓這二十字古訓瞬間穿越古今,打通近百年的情感勾連,讓氣韻深厚的詩詞能夠煥發(fā)新時代的魅力……沿著詩詞的燦爛長河,重走英雄的淬煉之路,追尋他們偉大的足跡,當浪漫主義情懷與現(xiàn)實主義視角相遇,這不僅迸發(fā)出動人心魄的文藝之美,更是一種英雄主義的傳承,和對民族文化血脈的繼承和弘揚。
讓英雄主義成為國民情感,構建新時代精神與青年精神
山河為證,歲月為鑒。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寫下不朽篇章的英雄,彼時都處在各自風華正茂的年紀,他們是超越個人名利,超越家庭血緣,超越生死考驗,許國不負為身謀。他們?yōu)橹瞰I過青春、熱血和生命的中國,他們所企盼的光明、和平和崛起的中國,已然在今天變成了現(xiàn)實!督(jīng)典詠流傳》借用他們的文字全新創(chuàng)編的音樂作品,不僅在向英雄發(fā)去跨越時空的告慰,同時,也是在用這些“青春的英雄”的故事告訴年輕一代,歷史永遠是在被創(chuàng)造當中的。
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人有青年人的擔當,循著前輩指引的方向,追隨他們的背影和足跡不斷向前,面對民族復興的壯闊征途,當代青年建功立業(yè)的舞臺無比廣闊、夢想成真、前景無比光明,只有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才能不負韶華,不辱使命。
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新時代也是成就英雄的時代,因為一個民族的崛起,首要的便是精神上的崛起。《經(jīng)典詠流傳》紀錄英雄、塑造英雄,以生動、文藝且深刻的方式闡釋新時代的英雄主義,既喚醒了大眾塵封已久的英雄記憶,更喚醒大眾心中沉睡的英雄情懷,而那些跨越時代的詩詞也因此有了時代的新注腳,成為構建時代精神與青年精神的一種契機,讓英雄主義經(jīng)歷信念理想上的鍛造與傳遞,成為“國民情感”甚至是民族精神。
時代變化風云際會,站在“十四五”的起點,《經(jīng)典詠流傳》仿佛一塊新時代的敲門磚,正用自己強大的精神感召力和情感凝聚力,將英雄主義從“集體共鳴”轉化為更持久、更廣泛、更熱烈的“集體行動”,引導當代年輕人從前輩手中接過旗幟,交出自己絢麗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