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正文 分享
“七一勛章”獲得者王書茂:為國護海寸步不讓 為民服務初心不改
2021年07月02日 09:39 來源:海南日報
王書茂。 宋國強 攝
王書茂。 宋國強 攝

  記者 劉夢曉 陳蔚林

  7月1日,瓊海市潭門鎮(zhèn)碼頭船桅林立、黨旗飄揚。

  上午8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潭門漁民們早早圍坐在一起,目不轉睛地守在電視前收看大會直播。

  鏡頭掃過天安門城樓,一個熟悉的身影吸引了他們的目光——“是老王!你們看,老王戴著‘七一勛章’,在城樓上觀禮呢!”人群沸騰了!

  漁民們守候的“老王”,是瓊海市潭門鎮(zhèn)潭門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潭門海上民兵連副連長王書茂。6月29日上午,他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上接過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勛章”,這是黨中央對海洋維權的高度重視,對海南黨員的高度認可,對海南漁民的深切關懷。

  “我們從未放棄過對祖國南海的耕耘和守護”

  王書茂出生在漁民世家,從小就跟隨父輩闖蕩南海。

  經(jīng)年不斷的強勁海風和咸苦海水,在數(shù)十年的出海歲月里為他烙上了海南漁民的獨特印記——皮膚黝黑,身材健碩,大大的腳板牢牢踩在甲板上,粗糙的雙手堅定地指引著漁船前進和歸來的方向。

  自古行船半條命,王書茂說,南海帶給漁民的不只是豐富的海產和閱歷。改革開放以前,出海的漁船不僅噸位很小而且環(huán)境很差,更缺乏現(xiàn)代化的通訊導航系統(tǒng),判斷天氣和航線主要靠經(jīng)驗和祖輩手抄的《更路簿》。在潭門偏僻的海邊,衣冠冢一座連著一座,那是葬身魚腹的漁民留給家人們最后的念想。

  “盡管如此,我們從未放棄過對祖國南海的耕耘和守護。”膽大心細加之出海頻繁,王書茂掌握了成熟的航海技術,也積累了豐富的航海經(jīng)驗。對此,從1995年就跟著王書茂出海的潭門漁民王振福有發(fā)言權:“他對每一條航道了如指掌,盡管放眼望去是汪洋一片,他也能記得哪里有暗礁、哪里有暗流,提醒我們在行船的時候注意避開。”

  由于熟悉當?shù)厣缜槊袂,王書茂以共產黨員的身份主動請纓,多次牽頭執(zhí)行急難險重任務。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些年,他一共組織漁民抵御了120場臺風,對600多位漁民實施了救援。

  “我搞特殊,其他黨員還能擰成一股繩嗎?”

  1985年,潭門海上民兵連成立,王書茂是最早的成員之一,隨后一直擔任民兵連副連長,一邊在海上辛勤勞作,一邊積極組建“守衛(wèi)祖國南大門”的民間力量。

  此后多年,他先后參加多項國家重大涉海工作,培養(yǎng)南海維權民間力量,在南海維權斗爭中沖鋒在前,不怕犧牲、寸步不讓,堅決捍衛(wèi)我國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后來,他帶著漁民和家人,一起開船給島礁運送建筑材料,“三代同堂建設南沙”的佳話廣為人知。

  在一次島礁建設中,王書茂開著自己的小漁船,不畏風雨一趟一趟地往返于潭門和南沙之間,連續(xù)工作100多個日夜,為建設前方運送建筑材料和給養(yǎng)物品。由于高強度紫外線輻射,他的皮膚被曬出道道明顯的裂痕!斑@些傷痕是我的‘成長印記’!彼@樣調侃,但又嚴肅地加上一句:“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不怕辛苦、不怕犧牲!

  不怕辛苦、不怕犧牲,體現(xiàn)在王書茂工作的方方面面。潭門鎮(zhèn)黨委委員吉超甚至覺得,這位65歲的老黨員有些“跟自己較勁”。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潭門鎮(zhèn)封鎖了幾個進出口,村里的黨員都有“守門”任務,王書茂也不例外。連續(xù)多天的操勞,王書茂的高血壓病又犯了,臉憋得通紅。輪到他值班時,吉超擔心地勸他回家休息。

  “我對他說,‘您的班我替您值。’可就是這么一句話,惹他生氣了!奔f,“他特別嚴肅地說:‘在抗疫的關鍵時刻,每個人身上的任務都很重。我搞特殊,其他黨員還能擰成一股繩嗎?’”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潭門村原脫貧攻堅中隊長謝清全對王書茂十分欽佩。他挨個地數(shù):多年來,王書茂當過村里的關工委成員、森林防火負責人、國慶巡邏人員……身兼數(shù)職的他,別看“官銜”不大,肩頭壓的責任可不小,“給自己加壓,為群眾服務,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感激都放在心里呢!”

  “我的根在船上,船錨就是身后的祖國”

  這兩天,93歲的潭門村低保戶符碗花沒事就到村口坐一坐。她格外留意村口的動靜,“等‘茂公’領獎回來,我要第一時間恭喜他!”

  “茂公”是潭門一些村民對王書茂的尊稱。對符碗花來說,“茂公”是親人。

  符碗花的丈夫和兒子是漁民,都因出海遇到意外沒能返航。是王書茂,給了這位孤寡老人生活上的慰藉——從2013年開始,王書茂只要在村里,就會經(jīng)常到符碗花的家里,給她搭把手、陪她聊會天,逢年過節(jié)還會自掏腰包送上慰問品和慰問金。

  王書茂的熱心腸,在潭門鎮(zhèn)是出了名的。

  潭門漁民王克基是輪機長,有著過硬的設備修理技術,但由于身體原因不能頻繁出海,一家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王書茂得知消息后,介紹他進入當?shù)匾患覞O業(yè)公司擔任技術骨干,每個月的工資能拿到8000多元。

  王振福說,一同出海的20多年間,王書茂總是把自己掌握的技術、積累的經(jīng)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一輩。在他的“傳幫帶”下,43歲的王振福已是可以駕駛850多噸鋼質漁船的船長,年收入達40多萬元。

  “他總是村里第一個把政策吃透的人,也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碧堕T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王振才常常看到王書茂拿著政策宣傳冊研究。他舉例,幾年前,瓊海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對漁民的扶持政策,王書茂很快貸款從洋浦訂造了一艘350噸的鋼質漁船,成為潭門首批擁有全新大噸位鋼質漁船的船東之一。

  后來,政府鼓勵漁民發(fā)展休閑農業(yè),王書茂又主動“試水”,把自己的兩艘漁船租出去,還帶領幾戶漁民辦起了海洋特色民宿。他的成功“轉型”,帶動了大批漁民大膽嘗試。

  如今,潭門港碼頭旁的商業(yè)街熱鬧非凡,各式海鮮酒樓顧客盈門,各個海洋工藝品攤位也是游人如織。王振才說:“‘茂公’認為,這是改革開放帶給漁民們實實在在的紅利!”

  如今,潭門漁民不用辛苦趕海,生活也可以富足。但王書茂依然喜歡鉆進顛簸的船艙,“我的根在船上,船錨就是身后的祖國”。

  “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提出的要求。”王書茂說,6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向他頒授“七一勛章”時,與他進行了簡短而親切的交談。他向習近平總書記簡要匯報了潭門漁民的生產生活情況,“總書記聽了很滿意,叮囑我繼續(xù)堅持出海,帶領黨員群眾耕耘南海、守護南海!”

  輕輕撫摩著手中的“七一勛章”,王書茂說:“這枚勛章分量很重,既是對我最大的鼓勵,也是對我最大的鞭策。我要牢牢記住總書記的囑托,繼續(xù)帶領漁民耕耘和守護南海,同時走好這條發(fā)展休閑漁業(yè)的新路子,只有這樣,才無愧于這枚勛章,無愧于共產黨員的身份。”

  (海南日報嘉積7月1日電)

編輯:葉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