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 “分”出三亞鄉(xiāng)村“高顏值”
2021年08月03日 16:02 來源:三亞日報

  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 張慧臏 王俊

  編者按:

  為貫徹落實市委關于開展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管理提升三年行動的決策部署,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三亞傳媒影視集團成立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管理提升三年行動報道專班,深入鄉(xiāng)村采訪,推出“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生態(tài)保護系列報道”,從多角度充分展示三亞美麗鄉(xiāng)村在垃圾分類、農膜回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生活污水處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敬請關注。

  村里的破磚爛瓦“難覓蹤影”,坑塘里的陳年垃圾“無影無蹤”,道路上的塑料袋“蕩然無存”;各家門前都有一套“四分類”垃圾桶,分別盛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保潔員穿梭在村里的各個角落清掃……如今,在三亞的廣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正如火如荼推進,一道道靚麗鄉(xiāng)村美景呈現(xiàn)在眼前。

在天涯區(qū)梅村村垃圾分類收集站點,工作人員在教村民使用智能垃圾分類設備。 三亞日報記者 李學仕 攝
在天涯區(qū)梅村村垃圾分類收集站點,工作人員在教村民使用智能垃圾分類設備。 三亞日報記者 李學仕 攝

  垃圾分類雖然看起來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卻是“大事”。從去年10月開始,三亞在全市范圍內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大家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習慣,目前,全市30個美麗鄉(xiāng)村已逐步開展垃圾分類工作。

  小積分大動力

  垃圾分類“分得準”

  “只要把垃圾丟到相應的垃圾桶,就能獲得積分,可以用來換東西!痹谔煅膮^(qū)梅村村,每天早上村民高大姐都會把垃圾進行整理和分類,等待分類垃圾車上門回收。

  “藍色是可回收垃圾,綠色是廚余垃圾,紅色是有害垃圾,灰色是其他垃圾!备叽蠼阆蛴浾呓榻B。垃圾分類有妙招,村民分得“清”,丟得“準”。原來,在梅村村,每家每戶都有一套“四分類”垃圾桶,村民提前把生活垃圾分類好后,工作人員會上門回收,而且分類好的垃圾,根據(jù)重量,村民都會獲得相應的積分。

  為鼓勵村民積極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天涯區(qū)將梅村村作為三亞首個在農村推行垃圾分類的行政村,針對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分別制定每斤各獎勵20分、1分的標準(100分可兌換人民幣1元),以鼓勵村民積極進行垃圾分類。

  “通過學習,我們全家都知道紙類、金屬、玻璃是可回收垃圾,電池、廢舊電子產品、過期藥品、醫(yī)用垃圾等為有害垃圾。”村民董少省將分好類的垃圾投放到垃圾分類清運車,并通過智能設備將積分輸入自家的垃圾分類積分卡后對記者說,他和妻子以及正在上小學4年級的兒子已習慣對垃圾分類。

  現(xiàn)在,越來越多村民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習慣。這讓梅村村垃圾分類清運員羅金光很欣慰。他向記者介紹,剛開始實行垃圾分類時,村民隨便亂放,經過多次指導、宣傳,村民的意識逐漸提高。此外,梅村村還投入了4輛垃圾分類清運車,每天專門上門回收村民的生活垃圾。同時,在村里建設一個占地約60平方米的智能垃圾屋,著力打造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樣板”。

  清楚分主動分

  分出綠色“新生活”

  梅村村實施積分垃圾分類,這是三亞做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一個生動實踐。隨著各項工作的推進,村民對于垃圾分類的意識逐漸提高,從“不會分”“不愿分”到如今的“清楚分”“主動分”,有效改善了鄉(xiāng)村環(huán)境,提升了村容村貌。同樣,在“網紅”民宿博后村,村民也逐漸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走進博后村,干凈整潔的村道讓人心曠神怡。這個曾經“貧困”的少數(shù)民族村莊,乘著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快車”,迅速成為三亞“網紅”,隨著村民的經濟收入越來越高,大家的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也日益增長。其中,做好垃圾分類已成為大家的共識。

  “做好垃圾分類投放有積分,可以換飲料、水果蔬菜等。”村民羅先生說,自從村里實行垃圾分類換積分后,大家的積極性很高,村民都明白,做好垃圾分類對村子的環(huán)境有好處!袄诸愖龅迷胶茫慰蜁䜩淼迷蕉,村民的收入才會越多。”羅先生笑著說。

  博后村垃圾分類能取得這樣的成效,除了村民的自覺性,也離不開工作人員的一番苦心。博后村垃圾分類督導員周慶珍告訴記者,一開始村民也不習慣,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都丟進一個桶里既“省時又省事”。但經過工作人員督導和引領,現(xiàn)在越來越多人參與其中。

  據(jù)了解,今年6月,博后村在原有垃圾分類屋的基礎上,新開設了5個智能垃圾分類點,同時配備11名垃圾分類督導員,讓更多的村民參與垃圾分類,還定期上門入戶及舉辦活動,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建機制定目標

  分類知識“人人曉”

  秸稈柴草找個家,集中積肥上莊稼;有害垃圾找個家,單獨收集銷毀它;金屬塑料找個家,回收加工價值大;其他垃圾找個家,收集清運把電發(fā)……垃圾就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今在三亞,一股回收分類,統(tǒng)籌推進資源化利用的“火苗”正在燃起,一個個長效機制,破解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難題。

  2019年,三亞率先在17個美麗鄉(xiāng)村試行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其中吉陽區(qū)博后村成為17個美麗鄉(xiāng)村中第一個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試點,400個垃圾桶配備到戶,專人上門指導村民垃圾分類。

  2021年,《三亞市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年)》印發(fā)。按照既定目標,今年要實現(xiàn)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98%以上。2022年要實現(xiàn)全域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全覆蓋,城區(qū)“五定”(定投放點、定投放時間、定督導員、定責任單位、定轉運單位)達標率100%,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點撤桶并點工作完成90%。到2023年,全面完成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點撤桶并點工作和本區(qū)域內生活垃圾轉運站升級改造建設任務,形成具有三亞特色的農村差異化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三亞明佳園林環(huán)衛(wèi)集團生產部總監(jiān)朱國強介紹,通過入戶宣傳以及做了相應的分類活動之后,跟以前比起來在垃圾量上減少了很多。比如其他的垃圾相當于減少了30%,可回收的垃圾增加了0.5到0.8噸,有毒有害也減少了0.3噸左右。

  市住建局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科三級主任科員仝金川介紹,接下來將通過執(zhí)法檢查規(guī)范垃圾分類的單位,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主要檢查是否落實方案制度,設施設備是否齊全,通過執(zhí)法發(fā)現(xiàn)的問題,包括整改的情況,來提高對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視程度。

  目前,三亞共有30個美麗鄉(xiāng)村正在逐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接下來,三亞將加快構建垃圾分類全鏈條體系,實現(xiàn)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置,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讓農村“顏值”越來越高,村民生活越過越幸福。

編輯:葉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