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冰
海口市美蘭區(qū)靈山鎮(zhèn)藍美村的林氏族人,始祖為五代十國時期從福建福清渡瓊的林裕,曾任瓊山知縣,其后人繁衍生息迄今已有三十多代,分布在海南島各地。
林宜華,就是林裕第三十世林氏子孫中的杰出人物,出生于清道光初年,本名林輝,字德甫,號桃溪。他曾在清同治年間出任臺灣鎮(zhèn)總兵,負責守衛(wèi)臺灣、澎湖等地,還獲得了“一級協(xié)勇巴圖魯”稱號,加封“振威將軍”的榮譽。
藍美村林家大宅因此被稱為“振威第”“將軍第”,如今已成為海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宅中高懸的御賜牌匾,院里散放的練功石,仿佛都在訴說著這位勇猛虎將的點滴往事……
“振威第”留威名
走近林家大宅,只見門口高懸著“振威第”三個金色大字,對聯(lián)云:“振興瓊閩千秋泰,威鎮(zhèn)臺澎萬戶安!鼻〉胶锰幍乇砺读肆忠巳A與瓊閩臺澎之間的不解之緣。
宅子坐西向東,屬于傳統(tǒng)的瓊式結構,一進進院落連成一線,房屋軒敞明亮,雖已無人居住,檐間彩繪依然栩栩如生。
據(jù)林宜華的后人林小平介紹,之前的老宅年久失修,這座宅子是2006年族人集資翻新過的。當時還在屋瓦之下發(fā)現(xiàn)了一層用藤條編織而成的網(wǎng)狀物,是早年間用于防止賊盜從屋頂潛入的“防盜網(wǎng)”。
屋內(nèi)墻上有一幅林宜華的畫像,鏡框中的他年約五旬,身著官服,圓面有須,眼神威嚴,一對軒然濃眉尤其叫人印象深刻。
院落里有幾塊據(jù)說是以前林宜華用過的練功石,大小如籮筐,上方有鑿孔,大小恰能伸進一掌,使人可以握住舉起。
林小平說,林宜華自小便武藝超群,膽識過人,時任?谒畮熓貍涞膮窃(今?谑忻捞m區(qū)靈山鎮(zhèn)道郡村人)與林家是鄉(xiāng)親,便將其帶在身邊著意栽培。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二十出頭的林宜華就在抗擊海盜張十五的“得勝沙”一戰(zhàn)中立過戰(zhàn)功。
林宜華追隨吳元猷剿匪多年,而他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便是智擒劉文楷的故事。
據(jù)說咸豐年間,儋州地方出了一個名叫劉文楷的海盜,糾集了一幫亡命之徒在海上橫行霸道,為害一方。官府多次圍剿均失敗。此時林宜華挺身而出,提出要智擒劉文楷。吳元猷出于對愛將的信任,答應讓他一試身手。
于是林宜華喬裝成一名普通的商人,只身來到劉文楷盤踞的地區(qū),并花大把銀子四處打點。這位出手闊綽、談吐不凡的“商人”很快被介紹給了劉文楷,而劉也十分欣賞他,甚至視為心腹。
某天,林宜華邀劉文楷下山看戲。天黑后,兩人走到一處僻靜無人的路邊,林宜華突然發(fā)難,打倒劉文楷并迅速捆綁起來,一口氣背著他跑了十多里路,來到預先安排好的地點,一群前來接應的官兵早已等候多時,一起將劉文楷押回大營。
林宜華歸營后,被擢升為海口營把總,不久又調到江南大營張國梁麾下,后從福建水師記名總兵調任為臺灣鎮(zhèn)總兵。
掌管臺澎軍務
在林家大宅的正屋梁間,高懸著一塊至今仍保存基本完好的御賜金字牌匾。
這塊牌匾長372厘米,寬70厘米,厚2厘米,左為滿文,右為漢文,均為豎排,互相對應。中心位置是兩方皇帝印鑒,也是一為滿文、一為漢文。匾邊雕有飛龍、祥云、書卷等五彩圖案,氣派莊嚴。
林小平介紹,多年前,東北師大的滿語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劉厚生教授曾特意為此匾來到海南。仔細查看之后,他認為這塊滿漢文合璧的御賜金匾是難得一見的真品,曾感嘆,沒想到在中國南方的海島上還保存著這么大且完好的一塊滿漢文銘刻原件。
時光荏苒,如今匾上的文字大部分已模糊不清了,幸好林氏后人早已將漢字部分抄錄下來,另刻一匾,作為留存。
匾上文字表明,光緒皇帝為嘉獎“臺灣鎮(zhèn)總兵加一級協(xié)勇巴圖魯”林宜華,特授他為“振威將軍”,并錫封其妻為一品夫人。落款日期是光緒元年(1875年)十二月十七日。
臺灣鎮(zhèn)總兵,全稱“鎮(zhèn)守臺澎掛印總兵官”,位正二品,掌管臺灣、澎湖地區(qū)一切軍務。也就是說,清代臺灣鎮(zhèn)總兵是掌管一方的封疆大將。
據(jù)《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臺灣鎮(zhèn)總兵楊在元以病回省,“經(jīng)前兼署督臣文煜附片奏委福建記名水師總兵林宜華署理”。
又據(jù)《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同治十二年,三月初四日,“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林宜華撤任,調浙江定海鎮(zhèn)總兵官張其光為福建臺灣鎮(zhèn)總兵官!
雖然任職時間只有短短兩年不到,但在古籍文獻中還是留下了一些關于林宜華的只言片語,讓后人可以一窺他在任上的行事作為。
協(xié)助調查貪官
當時的臺灣,外有日本窺伺,內(nèi)有盜匪為患,社會形勢極其復雜和不安定。清政府也明白,“(臺灣)彈壓巡防,在在均關緊要。若如所奏,各營塘汛(注:駐軍警備的關卡)率派不諳營伍之員代防,斷難得力,殊于營政大有關系”。
《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記載,同治十一年八月,“著文煜、李鶴年飭令署臺灣鎮(zhèn)總兵林宜華,于各該塘汛務須按照定章派令實缺人員前往駐防;隨時認真巡緝,以靖地方” 。
在任期間,林宜華謹遵上命,認真巡防。也許正因為林宜華本人做事兢兢業(yè)業(yè),對于一些在其位不謀其事的下屬,他往往不假顏色,甚至當面斥退。
在《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中,有一封時任閩浙總督何璟《奏營員被控短派汛兵守備自盡訊擬完結折》,記錄了這樣一件事。
同治十一年(1872年),一個名叫謝榮彰的守備官負責守衛(wèi)大甲訊防,到任沒多久,署臺灣鎮(zhèn)總兵林宜華赴北路巡閱,謝榮彰帶了兩個親兵前去迎見,卻遭林宜華斥退。
清朝末年,官場風氣相當敗壞。在道光末年和咸豐初年曾擔任福建臺灣道的徐宗干在《斯未信齋文編》官牘卷中曾寫道:“吏治之壞,至閩省而極;閩省吏治之壞,至臺灣而極!
在《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中,有不少來自福州將軍兼署閩浙總督文煜的奏折,向皇帝奏報了臺灣當?shù)毓賳T貪污克扣、枉法亂紀被查的事項,其中有幾處出現(xiàn)了林宜華協(xié)助調查的身影。
在福建臺灣水師協(xié)標左營守備李鴻高扣克軍餉、冒銷銀米、帶印私逃一案中,林宜華向上司轉述了署臺灣水師協(xié)副將唐守贊的舉報線索。
在前任署臺灣鎮(zhèn)總兵楊在元侵吞營餉、濫委營缺、私收練兵貼費一案中,已經(jīng)退任的林宜華則是負責協(xié)助查明楊在元短給虛報細數(shù)。
值得一提的是文煜這個人。
根據(jù)《清史列傳》的記載,文煜,滿洲正藍旗人,文官出身卻驍勇善戰(zhàn),被光緒帝贊為“恪慎持躬,老成練達”。同治七年七月,擢福州將軍。十年,兼署閩浙總督。十二年,回任。十三年,日本兵船窺伺臺灣,文煜會同閩浙總督李鶴年、總理船政大臣沈葆楨疏陳籌辦臺灣防務。
文煜后來又于光緒九年任總管內(nèi)務府大臣,光緒十年被拜為武英殿大學士,深受皇室信重。
正是文煜在閩浙的這段時間,他與同在福建任職的林宜華有了交集。
也許是林宜華的清正不阿、廉明奉公給這位清廷重臣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文煜在林宜華離任臺灣數(shù)年之后仍有心提拔他擔任其他要職。
據(jù)《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光緒三年,文煜在一份奏折中提到,漳州鎮(zhèn)總兵孫開華調動去了臺灣,“其遞遺漳州鎮(zhèn)篆務,查有福建記名水師總兵林宜華營務諳練、廉軒勤明,堪委遞署”。
據(jù)林家大宅內(nèi)的文字介紹,除了臺灣鎮(zhèn)總兵,林宜華還擔任過江南黃嚴鎮(zhèn)總兵、統(tǒng)領水師捷字全軍等職。
由于資料缺失,林宜華的生卒年已不可考,有一說是他于光緒十年(1884年)告老回瓊,卒于光緒十八年(1892年)。
拂去歷史的厚重塵埃,再次了解到這位瓊州古代將星的歷歷往事,依然能感受到他勇猛無畏、為國守疆的英烈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