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游—正文 分享
黎母山腳下的雙輪瓜:“毒瓜”野果意趣多
2021年11月16日 11:30  來源:海南日報  宋體

黎母山腳下,一簇簇雙輪瓜蓬勃生長。

雙輪瓜。

  文\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圖\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瞧,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一個個迷你版紅西瓜?”“一些長在藤蔓上的彩色彈珠?”“一粒粒自然長成的泡泡糖球?”

  湊近一看,低矮的灌木叢上,覆蓋著一層纖細(xì)柔軟的枝蔓,稚童手掌般大小和形狀的葉片沿著枝條向四周伸展,其間夾雜白色條紋的鮮紅果實(shí)頑皮地從葉片里探出身子。

  “嘿,這是雙輪瓜!鄙街欣限r(nóng)會告訴你,這奇怪的果子在大城市難尋蹤跡,無拘無束的山野才是它們生長的天堂。

  作為一種山林野果,雙輪瓜不同于城市貨架上的商品水果一般馥郁惹人愛。它出身“草莽”,沒有飽滿身姿和甜蜜滋味,卻自成一格,兀自將玲瓏身段點(diǎn)綴在漫山盎然的綠意中,成為旅人探尋山野時驚喜的邂逅。

  頑皮野果山中長

  黎母山腳下,一處低矮的灌木叢中,一簇簇雙輪瓜蓬勃生長。它們纖細(xì)而有力的藤蔓頑皮地沿著灌木蓬面攀爬,掌狀的葉片沿著枝條開疆辟土,不經(jīng)意間便在蓬面上密密地覆上一層。它們的偽裝是那么成功,與灌木相互交纏,莖葉相連,若不仔細(xì)分辨,兩者便融為一體。

  區(qū)別于樸實(shí)的灌木,雙輪瓜最明顯的特征,便是頗具個性的果實(shí)——一個個彈珠大小渾圓的小果兒,紅白分明,色澤艷麗,讓人不由想摘下把玩。

  在英文世界里,雙輪瓜有個有趣的名字“Lollipop Climber”,原因是其果實(shí)鮮艷如同棒棒糖般誘人。

  “這是獨(dú)屬于山野的趣味。”當(dāng)?shù)厝私榻B,林間漫步,有心觀察自然的人,很快能在野地發(fā)現(xiàn)雙輪瓜的身影。稍不留神間,它們便會悄悄爬入山村,在房前屋后的灌木叢中悄悄扎根,為庭院平添幾許趣味。但似乎走出山區(qū),便再難尋得它的蹤影。

  綜合《中國植物志》《海南植物圖志》記錄,雙輪瓜為草質(zhì)藤本植物,花期為每年3月到8月,果期為9月到12月,常生于低海拔山坡疏林和灌木叢中,在我國華南省份以及東半球熱帶地區(qū)均有分布。

  相較于艷麗的果實(shí),雙輪瓜的花并不起眼,小小一朵,只有指甲蓋大小,鐘狀的花冠盛開后是嫩嫩的鵝黃色,滿覆細(xì)密的絨毛,樸素中帶著幾分伶俐。

  不能吃的美麗毒瓜

  生活中,我們接觸的“瓜”,諸如西瓜、冬瓜、南瓜,很多具有龐大飽滿的身軀。雙輪瓜這樣彈珠大小的野果,也能被稱為“瓜”嗎?

  漢字“瓜”是個象形字。它的篆體像是一株藤蔓上結(jié)出一枚圓滾滾的瓜。故而,古語有言:“在木曰果,在草曰瓜”,按照這個定義,生于纖柔藤蔓上的果實(shí),大都可以“瓜”相稱。

  不過按照現(xiàn)代植物學(xué)分類,只有葫蘆科植物的果實(shí),才能稱得上“正宗”瓜類。葫蘆科瓜類是個聲名赫赫、枝繁葉茂的大家族,全球范圍分布有約118屬,800種;我國有33屬,155種。

  雙輪瓜屬于葫蘆科毒瓜屬,是葫蘆科大家族中的一員,是名副其實(shí)的瓜類,和大眾餐桌上常見的甜瓜、葫蘆、黃瓜、西瓜、冬瓜等,都有著或遠(yuǎn)或近的親戚關(guān)系。

  每年入秋,雙輪瓜便開始結(jié)果了。未成熟的果實(shí)呈現(xiàn)黃綠色,夾雜著白色的豎條紋,像一個個迷你西瓜。等到果實(shí)成熟,果皮上的黃綠色便逐漸轉(zhuǎn)為鮮紅色,很是誘人。

  出乎意料,不同于其他食用瓜類,有著厚厚的中果皮構(gòu)成的果肉,雙輪瓜并不是“實(shí)心”的,輕輕一捏,很快就癟下去。剝開一個雙輪瓜的果皮,不見果肉,只有三兩個裹著白色漿肉的卵形種子。

  說來有趣,人們表達(dá)對果實(shí)敬意的最高形式,便是把它吃掉。也難怪,看到雙輪瓜,總讓人忍不住想,這么漂亮的果實(shí)一定擁有甜美的滋味吧?尤其它和童年零嘴泡泡糖球是那么相似。

  但真相恐怕要讓一眾“吃瓜群眾”失望了。雙輪瓜別名“毒瓜”,果實(shí)和根有劇毒。若吃下成熟的果實(shí),會引發(fā)頭痛、嘔吐、腹瀉等癥狀。孩童若食用過多,也有致命危險。就連豬及牛羊等家畜食少量果實(shí),也會造成呼吸困難、抽搐,嚴(yán)重時甚至死亡。

  懷有致命之毒,雙輪瓜自認(rèn)不討喜,成長自然無人照拂。形色匆匆的旅人不會停下腳步為它們澆水灌溉,忙于耕種的農(nóng)戶無暇為給它們除草施肥。它們卻自得其樂,生機(jī)盎然,纖細(xì)的枝蔓匍匐延伸,在山野間平添了幾分俏皮的艷色。

  從野果中拾得野趣

  不能吃的果子,對人們有用嗎?其實(shí)人們和雙輪瓜這類野果的相遇,本身就是一場奇妙的旅程。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睂τ谏畹挠行娜硕,走入自然搜尋野果,已然是件頗具意趣的事。

  不同于西瓜、南瓜、冬瓜等葫蘆科的食用瓜果,因其商品價值飽受青睞,被人們栽種在肥沃的土地,悉心照料,仔細(xì)采摘,去除枝蔓,留下最有用的果實(shí),再隨著現(xiàn)代化的物流系統(tǒng)被送往城市貨架,乃至千家萬戶中;雙輪瓜這般野果天生天養(yǎng),只生長在人煙稀少的山野之中,自有一股野性的魅力。若要一覽它的風(fēng)姿,少不得一番跋涉,走入山林細(xì)細(xì)尋找。

  脫離了食用價值,人們對野果的欣賞,少了一分功利,平添幾許從容和意趣;蛟S,令人們感到親切和生動的是那些為了找尋野果時,在山野中拾得的野趣。

  “這些野果的價值只在于人們看到它們后的視覺快感和心理愉悅!闭缢罅_在文集《野果》中寫道,“看看果實(shí)這個英文單詞(fruit)的來源就可以證明此言不虛。這個英文單詞源自拉丁文的‘fructus’,本意是‘可適當(dāng)利用或能用來取悅的事物’!

  雙輪瓜又稱花瓜、毒瓜、野西瓜,是葫蘆科毒瓜屬,只在南方生長,是一年生攀緣草本。根塊狀,卷須兩分叉,枝蔓長達(dá)5米至8米。葉互生,掌狀五深裂,裂片邊緣有疏鋸齒,表面粗糙。

編輯:王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