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約撰稿 蒙樂生
祿米倉是明清兩代儲存京官俸米的糧倉。那時候,朝廷官員的俸祿很多是以米的形式發(fā)放的,稱之為“祿米”。這類米倉是元明清時期南糧北運的歷史產物,既起到貯藏糧食和保障供給的作用,也是南糧濟京的重要建筑,還是中國南北方生活資料調劑的見證。
鮮為人知的是,被后世譽為“南海青天”的先賢海瑞,曾經“總理”祿米倉,當過“倉場監(jiān)督”,并在那撰寫了《倉場監(jiān)督題名碑》。
甲
祿米倉的歷史和弊端
祿米倉位于今北京市東城區(qū),東起小牌坊胡同,西至朝陽門南小街,南有二支巷通小雅寶胡同,北與武學胡同、東八寶胡同、祿米倉東巷和祿米倉西巷相通,統(tǒng)稱為“祿米倉胡同”。
祿米倉的墻壁由好幾層的磚石砌筑,厚達整米,堅固牢靠,整體倉廒呈半地下結構。據資料介紹,祿米倉在鼎盛時期多達57座,非常壯觀。倉廒頂部設有窗口調節(jié)空氣,既能通風,又能排濕氣。從漕運船上卸下的南方米谷,維系著天朝大國心臟的正常律動。
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祿米倉淪陷,米谷被賣,儲糧歷史結束。1912年,民國臨時政府請袁世凱到南京就職大總統(tǒng),沒承想他還未動身,祿米倉駐軍和朝陽門外的北洋兵燒殺搶掠,城內外百姓惶恐不安,袁世凱便賴在北京不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祿米倉一度改名為“祿米倉街”。原先,祿米倉與同樣寬闊的干面胡同相對,明清兩朝運糧車隊經由干面胡同而來,車馬喧囂,如此寬廣豁達,浩蕩壯觀,在南小街的胡同里是絕無僅有的。
追溯過去,祿米倉的歷史不僅是一部倉儲史,也是一部古都史和漕運史。農耕文明時代,糧食貯藏和運輸的聯系非常密切。元代開始修浚大運河,大規(guī)模構建糧倉,把江南漕米和物資大量運往京城倉廒,并妥善貯存與管理使用,不僅成為當時統(tǒng)治階級鞏固政權,確保資源供給的主要形式,而且成為其后維系明清兩代王朝京師民生大計的重要保證。
《天咫偶聞》記載:“倉米皆內新出陳,紅朽者多……而百官領俸米,券入手,以賤價售之米肆,而別糴肆米以給用……米肆遂得與花戶輩操其奇贏,共漁厚利!币簿褪钦f,倉廒收入新米賣出陳米。官員領米券賣給米肆,到別處買米自給。米肆則與中介狼狽為奸,互相串通,謀取暴利!短戾肱悸劇放读说撁讉}各種弊端,給管理者帶來的諸多難題。
于是,選擇官員,總理糧儲,加強監(jiān)督,便成了當時朝廷的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
乙
海瑞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兼應天巡撫
祿米倉作為歷史的產物,也是明清政府吏治腐敗的時代見證。當時,南方漕米摻假現象日益嚴重,挑選“倉場監(jiān)督”也就至關緊要。雖然官位只是四品,但權力不小。明代隆慶年間,就有一個海南人挑起監(jiān)督倉場的歷史重任,歷任“倉場監(jiān)督”的題名碑記錄了海瑞“總理糧儲”的史實。
據《海瑞年譜》記載:明隆慶三年(1569年)六月二十四日,朝廷遷海瑞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兼應天巡撫”。按明制,都察院外加都御史、僉都御史頭銜,有總督、提督、巡撫等職權。都察院是中央監(jiān)察機構,是“治官之官”。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兼應天巡撫,其職權是負責征收糧錢,協(xié)助辦理軍務,監(jiān)督地方行政事務,其管理范圍涉及應天、蘇州、鎮(zhèn)江等十府及廣德州。為此,針對弊端,海瑞還專門題奏《改折祿米倉糧疏》。
這一年,江南地區(qū)連日暴雨,河水猛漲,稻田被淹,糧價暴漲,災民逃荒,局勢非常嚴重。上任伊始,為了賑濟災民,海瑞就上疏請求“將倉里的祿米改折成銀兩”的奏疏。這樣做的目的一舉兩得,既節(jié)省了運輸糧食的各項費用,又能把祿米倉里的糧食救濟災民。
海瑞在奏疏里說:臣奉命巡撫江南,各州縣遭受嚴重水災,臣所奏請的各項事情得到皇上恩賜,洪恩浩大,該免除的免除,百姓非常感恩。今年水災異常嚴峻,淫雨不斷,冬至已過,還有五六成的田地浸在水中,江南各地皆如此,“旁郡無可轉輸,本地無可借貸”。
海瑞還說:查嘉靖四十年(1561年)水災,先皇帝允準五府六部等衙門將祿米改折。今年水災比那年更嚴重,懇請比照當年改折,留米以濟江南之饑,折銀以濟諸員役之用。海瑞說,皇上雖只折一年,舊米將盡,新米又登,而民饑苦當恤。海瑞既覆行“倉場監(jiān)督”職責,又專題實奏,以解民倒吊。
海瑞這樣做斷絕了米肆與花戶的錢銀,顯然把自己置于他們的對立面。他制訂“錢糧冊式”,堅決覆行“倉場規(guī)則”,倉里留下了“倉場監(jiān)督題名碑”的歷史遺存。就像當年給嘉靖皇帝上《治安疏》,抬柩叩闕那樣,不怕死,不愛錢,不結伙,不給自己留退路。
丙
“節(jié)用愛人,勤政任怨,留撫地方如故”
隆慶四年(1570年)正月,海瑞制訂和施行以工代賑,疏浚吳淞江;二月,以同樣的方法疏浚白茆河,墾江河兩岸熟田四十余萬畝,救活饑民十三萬口。與此同時,海瑞還上《開吳淞江疏》《開白茆河疏》《處補練兵銀疏》《革募兵疏》,積極籌措疏浚經費,并回信《復趙大洲閣老》《啟朱鎮(zhèn)山工部尚書》。為勒令鄉(xiāng)官退還田畝,他在《復徐顧齋閣老》中義正詞嚴,說“所退數不多,再加清理行之可世”;他在《復李石麓閣老》中“概然不允”,拒絕為內閣首輔徐階說情。
海瑞任上忠于職責,銳意改革,廉潔奉公,疾惡如仇,打擊豪強。他在“錢糧冊式”里開誠布公:“州縣錢糧有五七年未完者,有已完挪借不明,有未經抵補未解者,有起解五七年未獲批關者。蓋因頭緒甚多,文卷繁浩,官司不及致詳,吏書因而為弊!睘榇,“本院職?偫恚赜刑峋V挈領之方,庶免掛一漏萬之失!
于是,他登記造冊:“各錢糧總數填于格眼內;各州縣下全完者,將起解日期,官解姓名,已未獲批關照式填。完一半者于起解日期上添已完若干,填注未完者,空下格眼,不許混填。”如果混填“違者定行重治”。
與此同時,海瑞還撰寫和發(fā)布了《諭道府州縣毋聽囑托》《示府縣嚴治刁訟》《示府縣狀不受理》等布告,得罪了那些貪劣官吏,因而受到刑科給事中舒化和吏部給事中戴鳳翔的彈劾。
幸好隆慶皇帝還清醒,隨即降旨“節(jié)用愛人,勤政任怨,留撫地方如故”,讓海瑞以原官總督南京糧儲。后來,海瑞上《告養(yǎng)病疏》懇乞致仕,離京回瓊山老家閑居。
隆慶五年(1571年),海瑞御下重任,回籍等候調查。萬歷十二年(1584年)三月,直隸巡撫御史王國和兵部給事中王亮上疏推薦海瑞,得旨“海瑞即起用!笔露,吏部擬海瑞為通政司左通政,得旨“海瑞原任都御史,令查相應職起之!
萬歷十四年(1586年),詔升海瑞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正二品。然而,壯心不已的烈士已是暮年,海瑞復出不久,第二年就病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