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正文 分享
飯圈、繪圈、游戲圈……青少年圈子亂象該“歇”了
2021年08月24日 09:01 來源:光明日報

  青少年圈子亂象該“歇”了

  打投、氪金、競拍,這些圈子為何如此“燒錢”?

  沉迷、厭學、曠課,是“新圈子”還是“舊惡習”?

  對噴、謾罵、拉踩,“祖安文化”何時悄然蔓延?

  近來,“飯圈”亂象引發(fā)社會關注,然而,未成年人網絡不良社交行為和不良文化問題不僅僅局限在“飯圈”。隨著飯圈、繪圈、游戲圈等一系列青少年亞文化圈子不斷涌現(xiàn),有部分青少年過度沉迷于追星、網聊、游戲等,一些虛擬空間中的亂象蔓延至線下,甚至影響到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記者就此采訪了部分“圈中人”和相關專家學者,以期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感,透視個中原因,探討治理之道。

  1、說臟話、易成癮、燒錢多

  一些亞文化圈子亂象層出不窮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亞文化圈子里的亂象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一部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粉絲只有購買一定數(shù)量的專輯,才能獲得到活動現(xiàn)場明星周邊的機會。”回憶起第一次參加某明星線下應援活動的經歷,粉絲購買的專輯數(shù)量讓自稱“散粉”的浙江大學大三學生王茜茜感到驚訝,“最少的也買了7張,許多粉絲一次就會買上百張乃至上千張同份專輯!卑凑彰繌垖]3元的價格計算,一個粉絲在一張專輯上花費的金額就超過千元。

  專輯、雜志、代言品牌的銷量,都被粉絲視作明星實績的重要表現(xiàn)。為了擁有好看的實績,“燒錢”的火焰在飯圈里燃燒,甚至蔓延至游戲圈、繪圈等亞文化圈子中,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我不會在游戲里‘氪金’(花錢)。”中部地區(qū)某中學初二學生方元(化名)從小學二年級接觸游戲開始,就沉迷于游戲帶來的“放松感和滿足感”。媽媽章珍十分憂心:“他一點學習的心思都沒有了,每天上網至少兩個小時,如果我不加管束,七八個小時都有可能!

  不僅是在課后,沉迷游戲的情景還會出現(xiàn)在課堂上。方元告訴記者,“有些同學會帶手機到學校,晚上躲在寢室里打游戲,白天上課的時候睡覺。”孩子游戲成癮又處在叛逆期,家長“想管但管不了”,學校明令禁止帶手機卻難以控制,沉迷游戲、厭學曠課的現(xiàn)象在青少年中時有發(fā)生。

  此外,一些圈子里的語言暴力現(xiàn)象也屢見不鮮。作為一名資深游戲玩家,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大三學生陳自強(化名)對游戲圈里的“玩家粉絲對噴”“群體性罵戰(zhàn)”習以為常。有的因為游戲進程不順利對噴,還有各種“捧神”與“摔神”,玩家厲害時極盡夸詞,反之則謾罵拉踩。他認為:“‘噴子多、高玩少’是游戲圈真實寫照。”

  “飯圈”女孩張一(化名)和陳自強有相似的感受。某音樂排行榜的打榜活動讓她身心俱疲!斑@個活動時間久、戰(zhàn)線長,很多粉絲互相攻擊對方‘買水軍’‘買數(shù)據’,各家的‘大名廣場’更是烏煙瘴氣,有許多謾罵、拉踩、嘲諷甚至人身攻擊!

  2、片面化、標簽化、情緒化

  網絡平臺空間的監(jiān)管與治理亟待加強

  “青年亞文化流行與網絡媒體技術的日益進步密不可分!鄙虾=煌ù髮W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江凌分析,我國青年一代的成長與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同步,網絡媒體平臺作為一個集學習、工作、社交、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空間,滲透在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此同時,80后、90后、00后青少年大多是獨生子女,現(xiàn)實生活中缺乏同齡人陪伴,使得他們更愿意在網絡空間中進行虛擬社交和各種娛樂消費,尋求精神慰藉和快感,獲取群體歸屬感。

  “青年亞文化是把‘雙刃劍’,在帶來積極價值的同時,也可能潛藏著巨大的風險!碧K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教授馬中紅指出,“青年亞文化的文化范式和文化實踐不可能完全被納入主流倫理道德框架去理解,它常常會偏離或逾越。不少青年亞文化具有叛逆性、反抗性和顛覆性的特征。部分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種與社會主流相悖離的觀念,對整個網絡文化環(huán)境造成負面影響!

  “青少年容易片面接受某類信息,從而不斷固化某種價值觀和情感傾向!苯钃模糠智嗌倌赅笥谀承┤ψ永,在信息過濾下,言論會走向片面化、標簽化、情緒化甚至極端化。

  多位專家在采訪中指出,諸多青年亞文化亂象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方面,當下的網絡信息資源豐富,信息內容呈現(xiàn)形態(tài)多樣化!拔鞣轿幕械亩獙α⑺季S、解構權威和精英的后現(xiàn)代思潮、質疑批判精神等在網絡空間中膨脹甚至異化”。同時也有信息過載、碎片化、片面化等弊端!霸谶@種環(huán)境中,青少年接受的知識往往是‘廣度有余而深度不夠’,導致他們缺乏理性、深入的思考,容易產生一些非理性的行為。”江凌指出。

  另一方面,青少年群體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三觀”尚未定型,知識儲備有限、道德倫理修養(yǎng)有待提高也是重要原因。馬中紅認為,青少年對新事物更為敏感,對新媒介、新技術有更多的好奇心,但其心智尚未成熟,在價值判斷、信息判斷、自我行為確定等方面的能力較弱,容易發(fā)生負面事件。家長章珍認為,同伴之間的相互影響也不容忽視,“如果身邊的同學說臟話、沉迷網絡游戲,那么孩子也容易受到一定的影響。”

  此外,網絡平臺空間的監(jiān)管與治理相對滯后,亟須精細化、常態(tài)化的監(jiān)管治理舉措與及時有效的輿論引導。作為一個活躍在動畫、漫畫、游戲愛好者平臺的“透明小繪師”,東部某高校的大二學生丹丹(化名)告訴記者,圈子中每月金額上萬元的交易,既無需憑證也無需合同,繪師所得也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袄L圈的交易就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和治理,有種處在灰色地帶的感覺。在這里,法律好像‘隱身’了。”

  3、益清朗、重監(jiān)督、長規(guī)范

  建立青少年文化建設長效機制

  面對亞文化圈的亂象,近年,國家相關部門已采取一系列整治舉措——

  2020年8月19日,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央網信辦、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jiān)管總局等六部門聯(lián)合啟動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huán)境專項治理行動,明確要加大對“飯圈”“黑界”和“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網絡社交行為和現(xiàn)象的治理力度。

  2021年6月15日,中央網信辦開展“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建立《娛樂信息管理原則》規(guī)范,明確七條“禁止性”條款。截至8月2日,專項行動累計清理負面有害信息15萬余條,處置違規(guī)賬號4000余個,關閉問題群組1300余個。

  這些舉措對于治理“飯圈”“祖安文化”等不良現(xiàn)象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然而也有一些不良現(xiàn)象轉而隱藏得更深。記者近日在一些社交平臺以“黑界”“扣字”等關鍵詞檢索發(fā)現(xiàn),仍然極少數(shù)個人或群組在發(fā)布“招友”信息?梢姡行д蝸單幕ψ觼y象、建立健康的青少年文化建設長效機制迫在眉睫。

  江凌建議,借助立體化的網絡媒體平臺,采取多元化手段,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為當代青少年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政工作者要主動融入青少年群體的網絡娛樂游戲、網絡社交等社區(qū)中,主動學習新知識、新的話語體系,駕馭新媒體技術,不斷增強自己的思政教育話語權和影響力,達到青少年網絡思政教育的良好效果。”

  同時,作為網絡空間的主要治理主體,新媒體平臺需要改進和完善監(jiān)管技術,抵制錯誤社會思潮、語言暴力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的觀念和表達,助力青少年群體健康的網絡文化建設。江凌指出:“政府相關部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一方面要嚴格監(jiān)管網絡游戲和娛樂社區(qū),強化青少年網絡娛樂游戲產品的監(jiān)管力度;另一方面,則要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和技術等手段,強化各網絡媒體平臺的產品與服務內容監(jiān)督與治理!

  有必要構建政府相關部門、新媒體平臺企業(yè)、青少年社會組織、學校、家庭、青少年個體和社會各界協(xié)同共建機制。江凌建議:“各主體共同參與、協(xié)商共建共治,形成嚴密的網絡平臺空間建設和治理體系,才能牢牢把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地位,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本報記者 柴如瑾 本報通訊員 陳煒漫 祝思琪)

編輯:陳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