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全球機構展望2022年:復蘇會來嗎?
2022年01月01日 16: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當地時間2021年12月24日,人們經過美國紐約華爾街上布置的一棵圣誕樹。在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中,當地迎來圣誕節(jié)平安夜。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當地時間2021年12月24日,人們經過美國紐約華爾街上布置的一棵圣誕樹。在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中,當地迎來圣誕節(jié)平安夜。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中新社北京1月1日電 題:全球機構展望2022年:復蘇會來嗎?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告別跌宕起伏的2021年,世界繼續(xù)在不確定性中迎來2022年。新的一年,全球經濟能否從疫情沖擊中復蘇?中國經濟如何穩(wěn)中求進?來自全球的各大機構給出判斷。

  2021年,世界經濟延續(xù)反彈,但難言真正復蘇。2022年,各方對復蘇前景依然謹慎樂觀。

  德勤指出,2021年三季度起,全球范圍內經濟復蘇動力減弱。在許多地區(qū),新冠疫情反復造成感染人數增加、供應鏈混亂、能源價格上漲,各種原因疊加導致2021年第三、四季度全球經濟表現低于預期,未來經濟前景存在巨大不確定性。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判斷,隨著疫苗接種加速和口服特效藥上市,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有望明顯減弱,但實現復蘇仍面臨一些主要風險點:一是新興經濟體存在被動加息傾向;二是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會對新興經濟體金融市場造成沖擊;三是由于全球各國抗疫進程、疫苗普及度差異,局部地區(qū)疫情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亦認為,世界經濟正從疫情沖擊中反彈,未來展望良好。然而增長峰值已經過去,本輪增長是周期性而非結構性復蘇。

  瑞再研究院判斷,通脹是世界經濟面對的首要宏觀風險,制約增長的供給側因素同樣也將推升通脹,預期通脹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位。同時,通脹壓力正逐漸傳導到租金和工資等變化較緩慢,但趨勢更難逆轉的領域。上述不利因素將令2022年和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承壓。

  復雜外部環(huán)境下,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今年中國經濟將著力穩(wěn)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qū)間。在此過程中,哪些政策工具值得期待?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穩(wěn)增長要形成“幾家抬”格局,財政、稅收、貨幣、金融、產業(yè)、工商、就業(yè)等方面政策要形成合力,穩(wěn)定經濟基本盤。這不僅是實現2035年經濟總量再邁上新的大臺階等一系列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的需要,也是實現新增就業(yè)、居民收入、國際收支平衡等短期目標的保障。

  匯豐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預計,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成為支持經濟增長主要助力。具體投入方向或包括:新的減稅降費措施支持中小企業(yè)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為新增長動力如制造業(yè)升級、科技創(chuàng)新、綠色發(fā)展等提供直接資金支持或貸款擔保;進一步提高專項債額度,鼓勵額度提前下達、超前開展基建項目等。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師丁爽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政府將更注重經濟社會發(fā)展長遠目標,而非出臺更多刺激政策。推動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推進脫碳目標和實現共同富裕在中國經濟長期工作日程上居于前列。考慮到實現目標面臨諸多挑戰(zhàn),政府將強調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增強宏觀政策自主性,注重從中長期維度評估總體形勢。

  在此背景下,2022年中國哪些行業(yè)將迎來政策利好,更加“吸金”?

  興業(y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雙碳”目標還將提升投資需求,其帶來的能源投資確定性強、增速較高,能有效帶動上游電氣機械、專用設備等裝備制造業(yè)回升。此外,2022年新基建仍在重要建設階段,5G基站、數據中心、物聯網、車聯網投資預期仍將走高,亦有望帶動計算機電子、新能源汽車等相關產業(yè)鏈投資增長。

  德意志銀行中國區(qū)首席經濟學家熊奕預計,可再生能源行業(yè)將繼續(xù)受利好政策支持,長期發(fā)展前景良好。此外,電價市場化和電力改革可為供電行業(yè)創(chuàng)造新的商業(yè)機遇,加強基礎設施投資將利好建筑企業(yè)和主要供應廠商,創(chuàng)新型高端制造企業(yè)將受益于政府推動創(chuàng)新的政策。(完)

編輯: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