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人世間》,人間值得
閱讀提示
盡管接連“撞車”春節(jié)檔等收視大熱門,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和愛奇藝獨家網絡播出電視劇《人世間》依然不疾不徐地成為熒屏“王炸”。
該片根據梁曉聲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改編,由《人民的名義》導演李路執(zhí)導,擅長家庭敘事的編劇王海鸰執(zhí)筆,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加盟,以工人家庭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軌跡為脈絡,帶領觀眾重溫50年中國百姓生活史。
《工人日報》記者專訪導演兼總制片人李路,聽他講述那些《人世間》的溫暖與人世間的值得。
“丫頭,《工人日報》是應該關注這個劇!崩盥穼а菀婚_口就把采訪變成了“嘮嗑兒”。他給記者細數了劇里的工廠:木材廠、醬油廠、軍工廠……更重要的是,故事就是圍繞周家這個工人家庭的三代人展開的。
的確,這些年工人題材的影視劇少見。無論是產業(yè)工人、農民工、還是傳統(tǒng)工人,往往都是劇集中的“配菜”或背景板!斑@是不對的。50年來,國家經濟水平的發(fā)展,城市天翻地覆的變化,一磚一瓦都離不開工人,離不開他們背后一個個家庭的隱忍、擔當、善良!崩盥酚X得《人世間》能夠火爆熒屏,是因為“時候到了”,觀眾們想要看到那些人、那些歲月的故事,因為其中有他們自己或是親人,也有希望與力量。
從茅獎小說到爆款劇集
《人民的名義》之后,李路對自己的下一部作品有了更高的要求——拍偉大的東西。
就在記者專訪李路導演的這間小工作室,《人世間》原著作者梁曉聲先生與李路聊了3個小時。在李路眼中,梁曉聲是有擔當、有脊梁骨、有家國情懷的作家,“他用最委婉的語氣說著最堅定的話”。梁曉聲也覺得與李路“相見恨晚”。兩人在現實題材作品上很有共同語言,“我們也都對工人階級這個圈層有著深厚的感情”。
彼時,這部作品還未被茅盾文學獎加冕。
然而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7年前,李路曾自掏腰包一百多萬元,買下了一部工人題材作品的改編權,不過這部作品一直沒有被投資方看好,4年期限一過,改編權被收回。“那時候,全民娛樂的氣氛太濃,嚴肅文學、現實主義作品不吃香”。
而這次不一樣。李路給這部普通工人家庭的生活史詩湊齊了“各路神仙”。編劇是被譽為“中國婚姻第一寫手”的王海鸰,美術指導王紹林曾斬獲第2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美術獎,攝影指導張文杰曾參與打造《覺醒年代》等高口碑劇集;演員更是“四梁八柱”俱全,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薩日娜、丁勇岱、宋春麗、張凱麗、于震……各個都是實力派。
雖然是全明星陣容,卻沒有一個耍大牌、不認真!耙贿M組,雷佳音就送我一根棒子,告訴我,誰演不好就打。”李路笑言!斑@是個沒人去房車里休息的劇組。一場戲拍完,大家就蹲在地上開始對劇本,有的時候還倒在炕上反復讀劇本”。劇組里,演員們也不互相叫老師或叫真名,而是“媽、爸、哥、姐”,延續(xù)著劇中的人物關系。
“每個人物都立住了”的《人世間》,當之無愧成為現象級大劇!安簧岬帽端佟薄叭魏稳瞬豢炊际且环N損失”“預定2022年最好一部,沒有之一”,觀眾們沉浸在“老周家”的酸甜苦辣之中,為之歡喜、為之嘆息。從數據上看,該劇豆瓣開分高達8.1分,同時也創(chuàng)下央視一套近三年來電視劇收視新高。
為了不遺忘那些平凡人的小事
“有網感嗎?”“年輕人會喜歡看嗎?”《人世間》在立項之時伴隨著這樣的疑問。
的確,《人世間》的故事似乎與年輕人的生活與興趣有點遠,更沒有什么可以炮制的話題。它的故事是從1969年東北城市吉春的光字片城中村講起的。有“上山下鄉(xiāng)”“恢復高考”“支援大三線”“改革開放”“國企改革”“出國潮”等歷史坐標,有“布票糧票”“倒泔水”“報紙糊墻”“接線頭織毛褲”“攢肥皂”等細枝末節(jié)。對一出生就是電燈電話、樓上樓下的年輕人來說,無論是大的歷史背景、還是小的生活細節(jié)都非常陌生。
“可這些生活與現在也就相隔不到40年!崩盥犯锌!度耸篱g》記錄的這50年百姓生活史,正是要回答“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這個問題。
在愛奇藝上,有人問“看這部劇的有90后嗎?”結果1000多人自報年齡,絕大多數都是90后,甚至有00后觀眾留言:“我不但自己追,每天還要負責提醒我爸我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看!
“不要低估任何一代年輕人!崩盥返倪@句話成為該劇迄今為止800多個熱搜中的一個。他堅信不需要刻意討好哪個圈層,因為真正走心的作品自然會觸及靈魂,不分性別、年齡、國籍。
開機不久,迪士尼預購了該劇的海外獨家發(fā)行權!拔覀円屖澜缈吹街袊@50年發(fā)生了怎么樣的變化,也要告訴他們這舉世矚目、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怎么發(fā)生的”。于是,這又回到了李路的初心——講一個偉大的故事。
這個偉大的故事一定是真實的、有質感的。除了故事情節(jié)、人物命運,劇集的細節(jié)也要經得起考驗。比如日歷牌上的日子、當時的物件擺設、人物的衣著打扮,“都是花了大心思的。”李路說。
光明照亮時代的間隙
故事的落腳點是一個平凡的工人家庭的三代人。故事的最開始,父親周志剛作為一名建筑工人,要前往西南建設“大三線”。同時,國家號召知青下鄉(xiāng),長子周秉義加入生產建設兵團,女兒周蓉則追隨詩人馮化成至貴州農村,只留下小兒子周秉昆和周母相依為命。從此,一家五口四地分居,聚少離多。每個人都與時代碰撞出不同的人生軌跡。
而周家之外,劇中有名有姓的角色有上百個,他們是官員、企業(yè)家、個體戶、僧侶、知識分子……各色人等各有不同,但共同書寫著時代的注腳,推動著歷史的車輪。
周家三代的生活充滿了艱難與不易,少有圓滿與順遂,但他們卻從不怨天尤人,也不逆來順受,他們努力讓生活變得更好,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好,讓這個家變得更好,他們隱忍、知足、樂觀、勤勉、向上。很多觀眾被鄭娟、秉昆、鄭母等人經歷“破了大防”,“跪求”不要讓他們再遭遇不幸了。
“我們并沒有放大苦難,也沒有想過教化觀眾,只是真實地呈現那段歲月,將感悟留給觀眾自己!崩盥氛f,正因為有無數個周家這樣的普通家庭為國家的繁榮昌盛添磚加瓦,才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
主創(chuàng)們并不拔高生活、也不俯視憐憫,他們只是以平視的角度,于人間煙火處彰顯道義與擔當,在悲歡離合中抒寫情懷與熱望。
于是,周秉昆的粗線毛褲、周母給周父塞滿的行李包、馮玥粉色封皮的日記本,都有了酸甜苦辣,有了人間冷暖。“史詩感、厚重感、縱深感,并不一定是宏大敘事才能完成,小人物可以折射大時代,老百姓的生活史也是一部國家的發(fā)展史”。
劇中的故事也不都是光鮮亮麗,有雞毛蒜皮,有計較算計,有小打小鬧。但正因為有這些鮮活的人和事,故事的底色才更加溫暖,也更加彰顯人世間的情義與擔當。
《人世間》就是這么一個平平淡淡、踏踏實實的故事,它用小人物的人性之光,照亮了時代的間隙,感動了無數觀眾。
而感動記者和觀眾的正是普通人在大時代下始終如一的頑強精神和溫暖力量,這是中國人共同的善良底色。
蘇墨